博鱼boyu体育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不断关注以及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大力发展,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规划的主要方向,这也使得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也成为业界人士不断争论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文章就景观生态学以及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概述,并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的促进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景观生态学,即landscape ecology,是新兴起的一种交叉类学科。它是由德国地理学家C.特洛尔于1939年提出的,其主要含义是指在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指导基础上,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运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方法等,将信息流、能量流、价值流以及物质流等通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人类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作用,在地球表层进行交换和传输,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从个体属性上来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地表形态、岩石河流、土壤结构以及植物群落等。
2)从直观景象上来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树木花卉、自然风景以及景观建筑等。
3)从复合生态系统上来讲,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即为涉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一切事物,包括生物、非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
所谓园林规划设计,就是指设计人员以相关园林建设理论为指导,从地形、植物、建筑、文学以及美学等多个方面对自然环境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改造,从而更好的提高自然景观的美观度,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休息、游玩、放松的自然环境。
目前,现代园林景观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具体表现为:
1)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即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时,其主体应该是植物造景,减少人工造景。
2)因地制宜、适地适景的原则。即园林植物在选择、设计以及布局时应该根据园林所在地的实际环境进行恰当的配置,避免出现不合时宜的突兀景观。
3)整体协调与地方特色想结合的原则,即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要在确保整体景观协调性、统一性的同时,注重突出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如多使用当地特有的树种、花卉、植物等。
4)景观效果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即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景观效果,还要对园区内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考虑和注重,避免对该区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注重生态环境系统的长效发展。
5)文化建园与生态建园相结合的原则,即园林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加强对自然生态与人文气息的规划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具体表现为:
景观生态学和园林规划设计的主体都是自然风景,这就使得两者在关联性上存在一种客观的必然性。园林规划在设计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内容,使得其与景观生态学之间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园林规划设计在树木花卉的选择、种植、分布等方面也需要以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便规划设计方案更加符合自然规律,提高园林树木花卉在种植时的成活率。
目前,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工业、生活等对自然环境污染的加重,导致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系统失调、濒危生物灭绝、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壤沙漠化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环境问题有进一步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发展。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时需要加入景观生态学,这也是目前“绿色环保、低碳生活”这一社会大环境的迫切要求。例如,2008年时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三道绿色屏障”、“三大体系”等口号,这使得在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园林城市”、“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等生态规划建设高潮,而这也更加体现了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之间的迫切性。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是进行自然植物的配置,强调垂直生态过程以及某一单元中的生态关系。而这就需要在自然生态学的指导下,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科学技术,对整个园林景观结构进行空间分析和构建,在确保垂直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还要注重水平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更好的提高园林植物间的优化配置,增强园林景观中多个生态系统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互动配合,从而更好的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舒适性,达到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博鱼boyu体育。
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中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具体包括有:
2)生态安全性原则,即是指将水风流动、物种空间运动、城市扩张等景观过程作为能够克服的空间阻力,以此来实现景观的覆盖和控制。
3)干扰性原则,即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适当运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干扰性,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园林景观的异质性。
4)可持续性原则,即是指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指导,实现景观在空间、时间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以景观生态学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理论指导,是现代园林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时,要始终将景观生态学贯穿到设计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中去,遵循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建设原则,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自然性和可行性,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舒适、安详的园林景观环境,更好的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 赵华萍,戴少伟,鄢蓉.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进展[J].绿色科技,2014(09):144-147.
[2] 于冰沁,田舒,车生泉.从麦克哈格到斯坦尼兹――基于景观生态学的风景园林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嬗变[J].中国园林,2013(04):67-72.
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标志与结晶,并对世界园 林产生过巨大影响。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园林学科新的历史使命。广泛地借鉴、利 用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将园林学科与其它新兴边缘学科接轨已势在必行。园林 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决于生态园林.在景观生态学中有“斑块”、“廊道”、“基质”、 “结点”等概念,景观生态学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赋予了新的内涵.
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建筑美与自然相结合的建筑艺术,不仅对建筑物本身的质量有极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极高的现场施工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是在不破坏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建筑施工的工程项目。也只有充分落实于实践,遵循规律,保证建筑物质量,才能将人工建筑和自然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出集美感、艺术和人力智慧于一体的园林建筑。而我国的生态理念下的园林建筑艺术起源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是结合我国传统的建筑建筑文化和西方的园林意识而成的。就我国而言,生态理念下的园林建设仍然属于一个新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许多阻碍。尤其是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时,园林设计师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和专业素质,往往是照搬西方国家的园林设计或者是自己闭关进行设计,这样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都是缺乏合理性的。园林规划设计必须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例如要提高居民对园林的使用率,不能将园林当做一个展示品;要完善园林内市民活动的基础设施,如椅子、运动设施、小型活动广场等等。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整个园林的通达性,使其更具备使用性能。园林景观设计不能只关注图片或者想象中的效果,要从实际使用出发,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和人文历史文化,从根本上使建筑、人文以及自然融为一体。
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Oikos”,原意为房子、住所、家务或生活所在地,“Ecology”原意为生物生存环境科学。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和人及自然环境的生态结构、相互作用关系,是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生态园林景观规划指以整个园林景观规划为对象,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方法,所营造的园林绿地系统。主要研究景观规划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原理、景观地域审美格局,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等内容。
把生态园林的景观规划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完成的,这项工程十分复杂,系统性极强,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想从最大程度上实现生态园林规划施工的预期效果,要遵循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原则和理念。第一,施工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当地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构成为基础和依据种植树木,充分发挥园林建设的美化、绿化功能,美化城市形象;第二,合理的选择植被。要很据地形准确计算出树木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不同树种之间的搭配也很重要,不要造成树种的单一性,为了避免单调性,应该选用不同种类的树种,并予以恰当合理的搭配,给人以超享受的视觉盛宴;第三,园林建设不能铺张浪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以最低的投入换取最高的回报,以节约为原则,尽量满足政府的低碳标准。第四,园林施工要兼顾美化和实用,主体景色和搭配景色比例要恰当,给人以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感觉。
(1)地形地貌。自然地形地貌决定了某个区域的自然、经济、文化属性,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规划设计诉求。高山、平原、沟壑、河谷等地形地貌既有表达出环境特征,也体现其美学价值。因此,在充分挖掘利用地形优势,因地制宜,并通过改造、遮蔽、借景等手法,规划出最适宜的空间结构。
(2)气候。园林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当地的自然气候,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并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来进行园林建设施工时间的规划和园林内个物种的选择,以此来保证园林的顺林建设和长久使用。要掌握其自然气候规律,尊重其规律,利用其规律,更好的进行园林景观建设。
(3)水体。自然水体不仅给人各种感官的享受,同时也往往是区域内景观设计的精华所在(如溪水、泉水、河流、湖泊等),“亲水性”使得滨水空间成为极具人气的景观。因此,应加强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如河流水体堤岸的生态功能设计,避免混凝土或砌石陡岸,维系好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物种连续性;尽量使用自然排水引导地表面径流;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净水系统,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等。力求达到水环境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审美享受并重的目的。
植被的选取与种植是与园林规划设计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植被的种类和布局可以说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的欣赏效果,所以选择植被这一环节务必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以尊重自然为基本原则,将园林内各物种生存条件考虑入内。使园林充分发挥它减少污染、使人们赏心悦目的功能,美化城市的外在形象,协调城市各部分环境,发挥其美学价值。观赏价值重要,使用价值同样不能忽略,兼顾欣赏和使用价值是最好的,这样才能保证植被自身的协调性。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之一,这是因为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是在自身历史和自然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性,这其中与自然的交流和共进必不可少。因此,在人的天性中就存在于自然相亲近的本性,这是人类生存在这个自然中的根本所在。所以,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规划时一定要考虑考绿化与自然,让园林真正的使人们能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让生态园林充分发挥出它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效益,让它成为地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一大特色。
在园林建设上利用遥感和gps技术可为是一大进步,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园林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促进园林建设的发展,各种先进科技的使用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支撑起了城市园林的发展。这些先进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规划中的引入,能够体现城市园林的现代化,这也从根本上区别了我国生态园林发展的阶段时期。
在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普及的现代,我国生态理念下的园林建设不断突破与发展,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就当前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探究,以此希望能够给予我国园林规划和建设一些帮助,并且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相应的重视,在未来城市园林的发展上能够更加光明和迅速。
[1]金长明,基于园林景观设计在生态规划理念下的相关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8(5).
生态规划是在协调社会环境、人口分布、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对某一定区域进行园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规划,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而为该区域的人群提供一个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生态规划是在宏观的范围内进行的长期规划,规划的相关依据主要是生态学的相关原理,规划人员在充分了解人口、自然、社会等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保护生态环境且适合该区域发展的规划计划。
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生态思想就被规划框架所引用;但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能量流和物质流,而景观规划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空架结构,生态规划和景观规划之间缺乏连接的共同点,所以目前而言,要想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引入生态学的相关理念是十分困难的。此外,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十分不足,不仅自然资源严重匮乏,而且科学技术的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十分落后,所以我国目前的条件很难给生态规划提供更好的支持。生态设计还不能完全取代常规的规划设计手段,传统规划设计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依据进行的,在功能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文化性等多重原则的前提下,进而满足人们的各项生活需求。生态规划设计与传统规划理念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生态规划设计在满足当代人生活需求的同时,还不损坏后代人的生活资源;而传统的规划设计则很少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生态规划设计最大的优点就是弥补了传统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欠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改良主义手法,即在满足近期城市发展需要的前提下,通过与传统的规划设计手法相结合,进而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综上所述,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规划的理念将会逐渐得到重视,但是生态理念的引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应该把生态设计思想当做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在生态设计过程中要保证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协调的协调性,遵循生态循环的规律,进而大大减小对环境的破坏性。
在进行实际的生态景观设计中,重点不应该是单一的设计或者自然,而应该是设计和生态的结合体。所以,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注重对自然提供潜力的应用,而且在遵循自然本身的限制条件的前提下来实现对园林的整体规划。例如设计者在进行园林的整体规划时应该尽可能的采用可再生的生产原料,实现原料的循环使用博鱼boyu体育,而且尽可能的减小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各种能源、原料的消耗。
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从外表看,多数的景观设计都体现出了绿色生态的需求,但是许多绿色工程进行的背后还有许多能源的浪费,这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而且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在绿化过程中,应该多加选用乡土植物,这是因为与人为的植被相比,自然群落不仅富含活力,而且更加健康;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是因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经济上,人类的活动都会对整个景观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充分考虑人类与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要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浏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东与江西相邻,南与醴陵相接,西靠省会长沙,北连平江。市区位于浏阳河中流,境内三水围绕,河网密布,其中浏阳河穿城而过,捞刀河,南川河亦从境内左右蜿蜒流过。东部的连云山,大围山,九岭山等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使浏阳市三面环山,岭谷相间,对北方寒流起到了良好的阻滞作用。因此浏阳境内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加上境内至今保护完好的广袤的原始森林覆盖,使其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链保护良好。
在我国,由于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地区中造成的局部环境污染和环境恶化已给当地很多发展中城市带来了难以估计的后果。能源的过度持续消耗,自然环境的持续大量破坏,自然生态持续肆意无修复地践踏,让这些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后劲乏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带动的经济增长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包括各级政府官员在内的各界人士现已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在政府和环保人士的强烈呼吁下,现今各种以绿色环保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生态城市、生态小区的规划和建设竞相在各地出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地球人共同的呼声。
对于浏阳而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速度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短短的十年时间不仅摘掉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贫困县”的帽子,还一举跃升为我省现在的经济三强县市,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究其原因,一是上千年历史传统的支柱产业浏阳花炮产业集团成功突围崛起,目前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花炮之乡”,在世界市场占有率达到50~60%;另一个原因就是浏阳市吸取了沿海发展中城市的经验教训,在招商时就杜绝污染重、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落户,在产业总体规划上则偏向于发展相对环保绿色对环境影响较少的健康食品、现代医药产业和高科技的现代制造业作为另二个支柱产业;在城市总体规划上将城市的功能定位确定为生态型园林城市,远景目标争取创建我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将浏阳市营建成为适宜人们居住发展和创业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浏阳市传统的产业特色,外加不断发展的经济特色,以及独一无二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特色和历史人文特色让这座城市个性十足,魅力非凡。
按照浏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为35万以上,城市总建设用地为34.9km2,规划2020年城市绿地面积为14.7km2。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并顺应湖南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及浏阳市南拓东进的发展战略要求,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需要,在整体区域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实施森林围城和“山水城市”城市园林规划建设战略,构筑“碧水、青山、田园、绿城”的景观格局;实现生态化、园林化、人性化的结合与统一;规划制定了中长期目标为2011-2020年,绿地率达到42%,绿化覆盖率达46%,人均公园绿地占16.5m2以上,具体规划指标见表1。
面向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更高要求,以生物学理论为指导,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树立城市生态绿化圈的新理念,通过高起点的城市系统规划建设,构筑浏阳市生态绿地系统。
主城区生态绿地系统在“一廊、二环、三区、四心、五带”的主控框架下,形成“公园棋布,森林围城,组团隔离,绿环相扣”的格局,以公园为主要形式大量拓展城市公共绿地,同时将市区周边的山林,河湖景观引入城市充分体现山水城市的特色。规划以山、水、桥为架构,形成环、点、楔网状绿地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模式。“一廊”具体指浏阳河生态走廊,浏阳河穿城而过,在城区形成带状公园,两岸各控制绿地景观的宽度为100m,共分为四个特色景区,分别是以“高峡平湖、繁花似锦”为主题的双江口景区;以“水上乐园,烟花淀放”为主题的赐金滩景区;以“江阁临风,轻舟临波”为主题的天马山风景区;以“绝顶揽胜,乡土情愫”为主题的西湖山景区;从而沿浏阳河两岸建成一条生生不息的生态风光带。“二环”指沿花炮大道与南环路形成的环状防护绿化带以及沿城市外环线形成的环状防护绿化带,这类绿化带以常青树木或风景林为主;“三区”是指天马山、宝塔岭、道吾山三个天然生态风景区;分别分布在市区周围,形成天然的绿色生态屏幛,风景区内树木葱翠,土地肥沃水草肥硕,为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另有“四心”即西湖山、翠园,长塘,新屋岭四个城市公园静静在市中心的四角,让日益现代化的城市平添几分雍容,还有淮川河、济川河、渭川河、浦梓港滨水绿化带及原醴浏铁路形成的绿化带,从而用绿色将浏阳市这座正在崛起现代城市紧紧包围簇拥。
根据浏阳市城市特色和人文特色规划的主题城市广场多达4-5个,分布于城市市区主干道和中心功能区,并辅之城市雕塑和生态型园林小品布景,成为浏阳市民休息与休闲活动的好地方。
一曲《浏阳河》唱遍大江南北,浏阳河九曲十八弯的别致风景让众多国人心生向往,位于浏阳市中心的浏阳河城市广场,以歌曲《浏阳河》命名,以盛情绽放“浏阳之星”作为雕塑主题,另配置下沉式音乐喷泉广场、浏阳八景园、江畔休闲广场、临江观景台等主题景观,占地面积达5万m2,动静皆宜,惟妙惟肖,充分诠释这座城市历史人文渊源和现代浏阳人与时俱进、积极向上努力奔小康精神面貌。位于城市一角的另一个主题广场――花炮广场,则充满现代奔放气息,采用一个中心岛和四个扇形角方案,既互相独立,又互为呼应,中心岛主题雕塑“九曲浏阳河”,高30m,主题雕塑以燃放的彩色焰火作为主题背景,环绕长长飘带则蓄意城市特色九曲浏阳河环绕,充分展现“花炮之乡”浏阳人们对家乡热爱和未来的追求;广场中央缀满绽放的盆花和带状绿化,并辅之多个次主题景观,衬托起宽阔的城市广场绿地。此外,以“腾”为蓄意的将军广场;以“浏阳三花”为主题的才常广场,以“花之韵”为主题规划建设的新文路,让浏阳这座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的城市生机盎然、朝气蓬勃,充满现代化城市的独特韵味。
浏阳市城市公园规划方面分为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五类,浏阳市现已规划的城市综合公园有烈士公园、西湖山公园,新屋岭公园、长塘公园、料园公园、翠园公园、以及植物园等,其中建成的有烈士公园、西湖山公园、思邈公园等,外加天马山、宝塔岭、人形山三个生态风景园区;在城市公园布局上充分考虑公园的生活服务半径,力求做到大、中、小型公园均匀分布,市区内各类公园的生活半径控制在300~500m以内;公园设施内容考虑各种年龄、爱好、文化水平居民的需要,公园以绿地为主,绿化面积占陆地面积的70%以上;公园在设计上突出植物景观,通过种植和设计使乔木、灌木和地被常绿树和落叶树搭配合理,并考虑季节变化,春花秋叶,为公园营建多种多样植物生态景观。
在城市各主干道除街道两旁做好带状绿化和风景树外,中间还设置常绿植物景观带,从而将整座城市的植物生态景观覆盖城市的各个角落,也通过城市道路使整个城市园林生态概念得以发展和延升。
通过对浏阳市近期和远景园林规划的研究和探讨发现,尽管整体规划中对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公园等作了比较全面并深具特色的规划,但具体规划的建设实施和管理还有待各部门的配合和加强。
笔者认为,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建设现代生态型园林城市不仅体现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上,更重要的是应体现在广大市民的意识和行为上,二者之间缺一不可。首先,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应从生物的多样性出发,重点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体现在对水土的保持和生态的维护,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应将生态保护原则放在首位,避免大开大挖和水土流失现象发生,以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大的不利的影响;其次,大力发展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宜根据本产业的特点作好环保措施和废水处理,达到污水废水达标排放,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水源;最后,应加强生态环保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个市民在意识行为上自觉维护自然生态,加强动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让人也能成为自然生态的一部分,让现代化城市、公园、绿地、河流,清新空气围绕在市民周围,真正实现现代特色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浏阳市无论是从经济发展模式上,还是人城市区位、历史人文上都是一个富于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其创建我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目标尽管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但其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城市规划科学完整合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浏阳这座有着优良传统和悠久历史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生态园给人们带来了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充分展示了植物与建筑相结合的艺术美感,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植物配置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直接影响到园林建设的工艺水平与环境质量,因此,作为园林设计的专业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艺术触觉,对植物进行优化配置。
生态园林指的是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园林系统,是将生态学融入园林设计的一种新式园林设计理念。生态园林集艺术美和生态美于一身,将灌乔木与草本植物群进行科学化、复合式规划种植,使植物搭配融洽、相互协调,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
(1)能美化人们的生活、休闲环境,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2) 运用富有美感的植物配置方法将人工种植的植物群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能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品质;(3)将植物进行科学配置,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对人们的居住环境进行有效调节,包括改善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防风、净化水体、吸收有害物质等[1]。
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综合考虑植物的形态、色彩、曲线等,尽量让植物组成的景观丰富多样,线条和构造不能太过僵硬。同时,植物的搭配必须和谐统一,不能突兀杂乱、没有系统,既要让植物群显得富有变化性、层次感,又要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草木虽无声,但设计者可以通过对植物进行不同的配置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境。如果植物的形态和色彩搭配过于杂乱,就会使人感觉心烦意乱,但太过整齐划一、缺乏动感又会使人觉得索然无味,因此在对生态园林进行设计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植物配置方法,使园林景观丰富而统一。
在生态园林中,各处景观应该同时具备图画美和音律美。图画美是指园林中的每一处景观从任何角度看都能独立成景,从园林整体来看也十分和谐;音律美是指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如音律一般结构完整,富有节奏感、层次感。另外,园林设计既要表现出独立景观的个体美又要表现出各个景观相互搭配的群体美。作为园林设计专业人员,在布置园林时,要熟悉植物的特性和造景功能,整体把握植物群落,除了要遵循美学原理外,还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审美,对植物群进行科学配置,营造植物群与四季配合的动态变化[2]。
在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 要尊重自然, 依托自然。 对地理条件要合理的利用,少动土方,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能够让景观真实自然。自然起伏的地形更加富有诗情画意。在对园林植物的配置中,要将植物作为主体,植物具有丰富的自然色彩,是生活环境中无法或缺的一种景观。 在配置时,要注意到植物的生长规律,随意但不能杂乱。在规划园林景观时, 要体验地方特色,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设计时要把握好地方区域的特色,创造出有个性的景观空间。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不断的创新,创新是要在尊重、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小区原生态的地形以及景物精心设计。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居民的心理要求和活动的规律, 因为居住的主体是人,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十分大,在设计时,要对残疾人、儿童以及老人的心理、行为活动进行考虑,合理的设置休息、锻炼、交际的设施和场地。 让各个空间既有区别又能够相互融合,从而方便人们的使用。
植物的种植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决定, 要种植一些好维护、病虫少且对人体没有危害的植物,要做到虚实相衬,与自然相融合。 在规划设计时要注意到植物的自身生长环境以及园林景观的布局要求。 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在搭配时,要考虑到季节的变化。 在引进植物时,率先考虑能够改变生态环境和能够适应特殊环境的植物。
(1)孤植,是一种凸显单株植物个体美的种植方法,是指在考虑图画美和构图美的情况下,对单株植物进行独立种植;(2)丛植,是一种既能体现植物的个体美感又能体现植物的群体美的种植方法,是指按照自然化配置和艺术构图的规律,将4~6 株或8~9 株不同植物混合种植在一起形成一个植物丛;(3)群植,是一种体现大面积植物群群体美的种植方法,是指将1~2 种乔木与灌丛按组合原则搭配在一起,组成大面积植物群。
常见的规则式植物配置方法主要包括六种:(1)行植:将植物排列成直线,进行等株距、等行距种植;(2)正方形种植:按照方格形状进行等距种植;(3)三角形种植:将植物排列成等边三角形,进行等株距种植;(4)与正方形种植相似,但行距要大于株距;(5)环植:将植物围成圆环形状,进行等株距种植;(6)带状种植:通常用于大面积的植物种植,将多行植物种成防护带形状。
景观小品和园林建筑的设计能够增添人文色彩, 体现小区的文化底蕴,也可以缓解居民的压力。 对园林建筑的设计,比如亭子、花架等,可以采用层次错落以及回环曲折的方式来让园林景观环境变幻多端,让园林环境的外观形象多姿多彩。对园林小品的设计比如灯具、雕塑等,要简单且要突出特色,给人以无限遐想, 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可以让文化艺术氛围得到充实,能够很好地反映小区特色。
对进行规划设计的小区特色要进行分析, 然后设计出符合此小区的景观,在设计中,若是想要节约成本并且有良好的景观效果,那么就要充分考虑到对景、借景的表现手法。在选择材料时,不要盲目的选择高科技的材料,可以将乡土材料运用到城市园林建设当中,可以突出当地的特色,尽最大可能的运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为了让生态园林能够展现出优美的环境, 因此就需要利用各种规划设计的手法。
绿化中的基本形式是平面绿化, 但是城镇小区内可以进行绿化的地十分少,因此,为了小区空间美感的增加,就需要提高绿化量,所以就要利用立体面和空间来延伸绿化,从而达到此要求。 对绿门、绿墙以及绿柱等进行修剪,不仅能增加绿量,还能进行艺术处理。 用植物来刻画和点缀,空间色彩也得到了丰富,主体面的动感景观也增加了不少。
绿化和文化两者是不能分离的, 只有在绿化中有了文化色彩,景物才会有生命,才会有丰富的内涵。 绿化中采用不同的文化就能体现出不同的理念。 可以用字画、雕塑等来表现文化。 用故事来表现文化,才可以让景观活灵活现充分的展现出来,才能将小区的主体和思想完全的显示出来。
绿化和硬化是互补、促进的关系。 常常有人抱怨硬质的铺装不舒适,但是却很少听到有人抱怨说植物太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以适量为前提,若是无法做到适量,那么植物就要尽可能的多,而不是尽可能的少,因为植物多并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和厌恶。 而铺装太多不仅浪费了钱财,还会让人厌恶。在硬化部分可以利用绿化来让此空间更加的生动, 绿化部分可以利用硬化来丰富此空间的活力。 在小区的规划中,要尽量避免人工因素,要尽可能的保证景物的自然形态。
总之,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在设计生态园林时,要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生态园林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实现为人们建设良好居住环境、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目的。
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真正的合作与友爱的关系。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与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时至今日,景观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须依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充分说明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重要性。然而,自北京人学会使用火开始,人的行为对地球自然面貌而言多数为破坏作用;无论是作为一个生态规划师或者是景观规划师,都应该认识到现代技术由于轻率和不加思考地应用科学知识或技术设施,已经损坏了环境和降低了它的可居住性。比如最简单的杀虫剂、除草剂、洗涤剂和其它化学污染、放射性废弃物等。
西蒙兹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于是返朴归真成为时尚。因此,随着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人们不得不站在科学的视角上重新审视园林景观行业,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设计已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或是图纸上的空谈,而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对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的循环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处理技术的倡导,具体到每个设计,都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根据上海的研究,乔木与草坪的投资是1∶10,而产生的生态效应是30∶1,1hm2树木每年能吸收二氧化碳12t、二氧化硫300kg,并产生氧气,吸收灰尘和蓄水,且树林里冬暖夏凉,空气湿润清新,是最让人舒适的环境。可见,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占据首要位置。生态主义已成为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考虑,其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科学、艺术和社会三个方面要素构成,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不同的景观设计师和景观作品对三个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因而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设计就存在缺陷。如果从这点来理解,生态设计思想作为景观设计中科学原则的重要部分,应当贯穿设计过程的始终。在现今,景观设计师的任务和责任已转变为帮助人类合理的进行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为人类创造户外活动空间,所有的景观设计都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之上,生态设计应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在设计过程中,不应当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应将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生态设计意味着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遵循生命的规律,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但是这个最小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所以生态设计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这个方向的努力。
作为生态景观设计,不应单纯地把重点放在设计上面,也不能完全放在自然本身上面,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结合”上面,这其中包含着人类的合作和其他生物的伙伴关系的意思。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他寻求的不应是武断的硬性的设计,而是去充分地利用自然提供的潜力,当然这还必须要根据自然本身的限制条件来设计。例如,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传统的一些文化特点。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这些原则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通常,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于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作“生态设计”。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是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一些景观设计项目,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从而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在这些设计中,回收的雨水不仅用于水景的营造、绿地的灌溉,还用作周边建筑的内部清洁。或者利用自然净化的机理设计各种人工湿地,水的流动、水生植物的生长都与水质的净化相关联,使景观被理性地融合于生态的原则之中。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每个人都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受益者。景观规划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正如城市规划从“控制式”向“协调式”发展,从“物质型”向“综合型”发展一样,景观规划设计也需要各个阶层的参与。从本质上讲,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之中。使园林植物在城市环境中合理再生、增加积蓄和持续利用,形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起着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和积极作用。对设计师而言,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真正做到园林、城市、人三者相互依存、融为一体,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生态园林也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从我国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生态型园林景观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型园林景观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不仅可以美化生活环境还保护了环境和自然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特色景观。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注重在自然地形基础上运用园林景观技术,通过植树、种植花草等方式,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最终塑造美丽的园林景观。
与一般绿化园林景观设计相比,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突出的是生态功能与一般绿化的“适用”原则完全不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是:第一,科学的运用园林景观技术“因地制宜”设计生态型园林;第二,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对景观功能进行设计。
生态型园林景观具有一定的永恒性,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园林布局上体现了造景艺术园林中的装饰物品,营造了精神文明氛围,极具观赏价值也具有生态功能。
生态设计应突出生态配置的合理性。在绿化空间内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注重添加自然生态要素,力求景观整体的生态和谐性。在生态景观中要注意绿量,以强调其绿地生态功能。
(1)设计复合群落结构的植物造景创造小气候环境。通过使用多种植物加灌木、草等提高总的叶面积。在植物挑选上要遵循叶面大、光合效率高植物优先的原则。
(2)利用植物改善污染区。在存在的污染区域应选择抗污染和净化作用强的植物,利用植物覆盖污染物甚至吸收污染物的作用,改善小环境的污染状况捉进城市生态平衡。
(3)充分发挥植物景观的多种生态功能。不同植物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抑菌、清新空气、释放有益气体等。为此,可以发挥植物的保健作用,放松身心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2.2.1优选品种。应突出城市特色或区域特色选择地带性植物或其变种作为绿化景观植物。应注意慎重选择国外物种,主要绿植应为性状较为明确,我国培育经验较多的植物。
2.2.2为保证城市绿化植物可以一年四季保持较好色彩,应选择多种植物混植。应在“四季常绿”植物的基础上添加色彩和季相丰富的落叶植物。植物选择方面要考虑其适应性、正常成熟年限等问题。不应抛弃慢生植物,慢生植物本身的生产过程也是富有意义的,这样才能凸显景观的自然性,植物配置不仅要突出科学性,还要注重艺术性,扩大绿地的物种种群使绿地景观更加丰富。
2.2.3应充分利用绿化空间,合理分配各种植物资源,根据植物自身的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种植多种多样的植物。单一物种密植方法,不利于种群繁衍和生存,因利用多种植物间隔种植的方式,构建符合自然生长规律的绿地。如Mi-naoraki利用演替理论,快速恢复和重建当地的潜在植被效果明显。
由于城市环境系统脆弱,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要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设计前,对建设地的土壤、环境、位置进行调查,并结合具体的使用功能进行设计。不应破坏景观所在地的特殊小气候,种植适应性和稳定性强的植物。当前很多城市的土壤条件较差,可适当种植改善土壤的植物,若本土土壤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可使用人工介质的种植土,为植物创造较好的环境。
在景观设计中要重视景观与建筑物的协调性,利用各种修饰的方法,使植物的色彩和整个景观的形态与建筑物交相呼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保留景观地原有的树木在其周围空间添加草坪、小灌木、观赏花木、宿根花卉等植物,充分利用景观空间。
此外景观主要使用本地植物,切勿盲目引进外地植物的无序引入,只追求观赏性,而忽略后期的养护。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是健全区域的生态功能,为此,应最大限度的保护当地的珍惜动植物。可将城市中已经消失的乡土野生动植物重新引回园林景观中,促进其种群繁衍,同时,也满足了市民接触大自然,了解家乡的需求。城市生态型园林景观可作为乡土动植物的栖息地,通过建立和保护半自然栖息地,实现生态绿化、保护自然的目的。这些半自然栖息地中,保留了原有的环境,同时也进行了人工环境营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自然环境,也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当前,生态型园林景观在很多城市的居民小区绿化中广泛应用,下文以某小区的为例,具体介绍了生态型园林景观的设计。
主入口位于园区西部,以绿化墙和石壁水景构建一组简单的景观,突出绿色园区墙的形象。
该景观区全部采用生态型景观,整个区域的主色调为绿色,在突出其生态功能时,也注重居民对景观的其他功能需求。
3.2.1树林通廊。位于园区主道两旁,高大的乔木整齐排列,具有树木纵深感,树的底部还选择一些灌木,合理利用绿化空间。
3.2.2童趣广场。儿童营造的景观区。多种植颜色艳丽的鲜花和彩色树木,如紫叶李、榆叶梅等。同时,投置较浅的锦鲤池,周围种植树木,形成林荫广场,便于儿童戏耍和家长休息。
3.3.3聚景广场。该广场山景、水景相互为呼应,成为小区的中心绿地。为提高景观的观赏点,采用了框景、借景等多种园林设计手法。广场四周不同颜色的绿植形成了高低错落的景墙,广场中间装饰了西方现代艺术品,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雕塑喷泉的周围混植了乔木、灌木、花卉和草地,所有植物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
3.3.4其他景观。小区各处种植了香樟、石楠、、冬青、乌柏、枫树等,以满足园区绿化需要,同时突出小区园林的特色。
园林设计, 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会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 而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也是园林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具体项目中, 需要园林设计师、生态学家、建筑师、规划师等的团结协作才能共同完成。我们应当重视生态系统空间关系的研究, 把握住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相结合这个核心, 促进协调发展, 还应当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为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而共同努力。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于植物体内,这一过程是生物圈与太阳能发生联系的唯一环节,也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系统则是其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园林设计目的是为了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无论是人工建造的园林,还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财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循环。近年来,人类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园林这一生态特性。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的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共同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
设计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根据场所的现有条件采取适宜的生态设计,首先要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或者居民的生活习惯,为设计者提供参考,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设计要考虑场所的自然过程,依据场所中得地形、水、风、土壤、植被等因素,将这些因素合理的搭配到场所的设计之中,保证景观的和谐发展。植物和建材的使用生态设计的重要方面,根据生物区域选择适宜的树种,尽量多的使用乡土树种,以减少管理和维护的成本。
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为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保护和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的减少土地、水、生物等资源的使用,尽量提高其使用效率。不同的配置方式其资源的耗费量不同,例如在园林设计中用林地取代草坪,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品种,便可减少灌溉用水、化肥、除草剂等的使用。
尽可能保留场地的原有植被,这是小绿地建设中常常忽略的一个问题,保留原有植物,并非不加选择地将所有原有植物加以保留,而是要依据植物的生长状况、景观效果加以评价,当留则留。通常在城市中,经历了若干年的开发经营,几乎很难有原生的植物尤其是群落保留下来,比较常见的是次生群落及人工植被,由于这些植物与环境间长期共存,已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故而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保留。
保护人文古迹及老园林设计,主要是人工景观博鱼boyu体育,在环境资源拼块和残存拼块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拼块,长时间高强度的人为干扰,使残存景观逐渐消亡,进而形成以引进拼块为特色的人为干扰景观。这种景观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弱,它们的存在源于人类的大量引进拼块和努力维护,依赖于持续而有目的的经营管理,而老的自然景观尽管粗糙不堪却历经多少年月,有着自己的自然群落,更可以自我修复和自我生长,这种古代的园林景观应该保留,也必须保留,要遵循“互惠共生”原理,协调好植物之间的关系。
我们每到一处美景,总会或多或少发现“某某到此一处”的字样,或者有些情侣、游客的签名。可以看得出这些人对此处美景的眷恋和喜爱,殊不知这种破坏性的行为恰恰起了反作用,让本来天然而成,自然的景观大煞风景。因此,保护园林设计及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是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事情,唯有提高每个人的自觉性,才能让这些古老的美丽的景观完整地存在下来。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环境显著特征之一,是近年来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指的是“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3个层次上去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所有生物个体所包含的各种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既包括了同一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变异,也包括了同一种群内的基因差异。复杂的生存环境和多种生物起源是造成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物种多样性是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种类,强调物种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代表着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是进化机制最主要的产物。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生境类型、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等生物链及其环境等所组成。而物种被认为是最适合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生命层次。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生物的多样化,物种的多样化水平决定着本群落的动态特点和稳定水平。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中,各个物群对群落所在的环境和资源的利用不是直接的竞争,而是处于一种互补的状态,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物群的完整和多样性可以使系统的脆弱性得到改善,降低物种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程度。因此,维持生物的多样化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应该尽量设置与地带性植被结构相近的生物群落。
在城市扩建的过程中,一些沿河或沿路的防护林带,往往因河岸整治、人造景观或道路拓宽而被毁掉。其他地区的防护林带也在无休止的开荒耕种或滥砍滥伐,以及农用地在转为城市开发用地的过程中被肆意切割或占用,使得原有防护林网的完整性及其防护功能受到严重损坏。在城市周围、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形成较大规模的绿化隔离带,不仅能防风固沙、减轻污染、净化环境,而且有利于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体内会向外释放次生代谢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对周围的植物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促进其它植物的生长,也可能会抑制其生长。在生态设计中应遵循“互惠共生”原理,使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植物可以相互依存、共同获利。例如黑接骨木有利于云杉的生长;皂荚、白蜡与七里香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松树、云杉、山杨等都能互利共生。但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却不宜种植在一起。这些都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总之,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 其工作的领域如此广阔, 前景如此美好。但是,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自身,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理解自然的演化过程, 那么景观规划设计就只能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已。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创造我们共同的、美好的家园, 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的对象是具有特殊属性的生态系统,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动态变化的特殊景观,其自发的过程是自然景观的破坏和人工景观要素的扩大.其景观结构的具体表现为:工业斑块数量增多,环境污染源增多,面扩大;内部绿地和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锐减;城市建筑急剧膨胀并向郊区扩展,取代农田基质和绿地斑块;城市景观的平均净生产力是负值,比其它任何景观斑块却更具有依赖性,需要依靠廊道运输大量能源来维持正常运转.可见城市景观的自发发展具有日趋恶劣的趋势。
城市景观是城市尺度上是―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设计中应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研究,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在把握城市总体景观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城市中的自然绿地、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的分布和发展趋势要做系统的调查分析,以此作为宏观基础来对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中观的城市景观要素进行指导和协调。
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可以采用多度、均匀度、镶嵌度和连通度等加以描述.生态学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内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城市生态系统是扎根于土地之上的,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一定要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协调,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由于生态化设计的特殊性和系统性,照搬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方法是不完全适用的,城市景观的网络生态化设计应该在根本上从景观生态出发。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也就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城市中的公路、铁路、河流、各种绿化带、林荫带均属于廊道.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连通性,也影响着拼块间物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城市廊道网络的构建不仅仅是道路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它奠定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空间格局,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各景观生态元相互作用的通道,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例如:方向和规模恰当的廊道可引入自然气流,改善局部气候环境,也可以阻挡风沙或寒流.再如:控制廊道对拼块的干扰,可以控制拼块的发展趋势,从而保护自然资源拼块,协调人工景观拼块的发展.以“廊道”的概念来设计城市的基本生态网络,可以不再局限于仅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城市空间和交通层面的规划,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性.廊道网络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和地域性原则,并预留动态发展的弹性空间。
景观生态元的分级并不是仅仅依据其自身的规模或面积而定,一般可分为三级.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有较强的调控影响能力的景观生态元为一级,如城市级中心绿地公园,规模大的自然水体及绿化带等.相对而言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但对局部环境有较强调控作用的为二级,如小区级的游园、绿地、林荫道等.对局部微环境调控能力也较小的为三级,如以铺地为主的活动广场等.景观生态元的分级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为景观生态元的配置提供依据,使城市景观不仅在功能和视觉上布局合理,生态调控容量也张弛有致,不致出现盲区.第二,为景观生态元的进一步细化设计提供依据,对生态调控量大的景观生态元,应尽量控制人的干扰,保持其局部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调控作用.而生态调控容量小的景观生态元往往功能性较强,人为干扰多,应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防止负面效应,并借助廊道和相邻景观生态元的作用来强化调控能力。
景观生态元的配置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R.T.T.Foreman和MichelGodron对宏观尺度的景观格局提出了基础格局和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保留生态学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大型自然植被拼块用以涵养水源,保护稀有植物;有足够宽的廊道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能源的流动;在开发区或已建成区内用小的自然资源拼块和廊道以保证景观的异质性.这种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对城市景观生态元的配置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廊道网络的节点是廊道的交结区域和物流、能流的源或汇,其空间可达性和生态调控的辐射性都很强,因此景观生态元的位置与廊道网络节点相耦合,可更好地发挥其美化和生态的效能.同时,景观生态元在廊道网络节点上的布置应参照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级别大小相间,物流、能流高效畅通,生态调控容量互补,从而分担人为干扰的压力和生态变化的风险,确保各个景观生态元融入城市生态网络,提高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水平也越来越低,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的环境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园林景观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的生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其生态效益,目前,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设计师们纷纷将生态规划理念融入其中。
生态规划是指利用生态学的相关理念,从收集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的信息出发,以宏观、综合的角度,提出适合区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生态建设、资源自然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协调发展过程中资源、人口增长、环境之间的矛盾,建设一个适合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和谐舒适的环境是生态规划的目标。
园林生态规划是指在城市(镇)为中心的范围内,针对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园林的生态系统功能来改善城市(镇)的气候,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水平,从而改善整个城市(镇)的环境质量,建设一个美丽舒适的城市(镇)。
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协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随着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越来越严重,人们都渴望在生活的地方有一片绿色空间,因此,目前,生态设计原则成为了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可以精心挑选出具有环保功能的植物,并充分利用这些植物使其生态环保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除此之外,设计师们应该从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出发,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要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另外,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还要尽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利用现代园林景观工艺建设一个美丽舒适的城市(镇)。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不能把重点仅仅放在生态上,也不能把重点仅仅放在设计上,应该放在结合上,要考虑怎样才能使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相结合,例如,在设计中,应该尽可能的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充分利用原有的有利条件,生态原则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高效率的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因此,有些景观的设计,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雨水,还可以回收雨水,用于景观水的营造,灌溉绿地,还可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净化水质。
目前,很多的园林景观从表面来看,大多数都体现出了绿色,但是那些绿色并不一定都是绿色的,很多都只是发挥着艺术性、观赏性的功能,而且还要花费很多的物力、财力来保持它们的效果。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师们,应该充分体现生态的原则,尽可能的利用本土植物,多种植本土植物和能自然再生的植被,降低园林建设对外地树种的依赖, 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性以及适应性的本土植物。与外地植物相比,本土植物无论是遗传、生理、形态以及自然环境等条件的适应性都更强。因此可以选择本土适应性比较好的植物进行培养,并在培养后选择具有强抗逆性与适应性的植物进行广泛种植与合理配置,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还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养护以及种植等方面的成本投入。
在园林景观中,一片树林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园林景观中,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很重要,在植物的选择上,还要尽可能的运用植物相生相克、生态原理营造园林植物群落,不过园林植物群落要与园林的景观相统一,最大程度的实现园林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大范围的园林景观的种植规划可以借鉴白塔山风景区的种植规划:古建园林景观区、生态保护林景观区、山体彩化色叶林景观区、风景林景观区四个植物特色分区。通过植物群落整体季相、小块面的节奏变化、色彩变化,既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又可以提高游赏价值。
植物的种植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在一些小范围的园林景观中,一般没有种植分区,就可以采用多种种植方式相结合。可以孤植,在一些草坪中或者花坛中,可以选择一些生态性比较好的常绿植物或者彩叶植物进行种植,不但可以吸引人的眼球,而且由于树的生态作用比花草的生态作用要大,还可以提高生态效益。也可以选择丛植。丛植的方式相较而言,更能实现生态效益,例如,在池塘旁种植一小片竹林,种植一小片樟树林或者荣会书林等,竹林、树林基本都能健康的生长。还可以选择群植。群植是指将众多不同的植物在一个范围内进行种植,不同的植物其发挥的作用也会有差异,众多不同的植物在一个大范围内种植,通过合理的布置形成一个整体景观,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且利用不同植物的特点,也能提高生态效益。